黄岩麻编
麻编工艺品是黄岩大宗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已有近八十年的生产历史。黄岩麻编主要为麻帽和麻网袋二个品种。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屈服于国外列强,宁波成为“五口通商”的商埠之一。欧美各国的商行纷纷来甬,开始利用沿海地区廉价劳动力加工半成品返销欧美,攫取巨额利润。1927年,黄岩籍麻帽商毛节鸿、王孟登、张林甫等人将宁波一带的麻帽编织技术引进到台州。他们在设工场、传授技艺的基础上,发放样品,出售麻草,收购产品。早期的麻帽生产分布于温岭的潘郎、牧屿、箬横和黄岩县的路桥、上蔡一带。后逢黄岩地区遭受特大水灾和旱灾,一时饥荒四起。为糊口度荒,众人竞相学习编织麻帽,不到三年时间,麻帽编织便遍及黄岩、温岭两县。由于黄岩麻帽的编织技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宁波和上海的中外帽商都云集于黄岩海门港购货,“黄岩麻帽”从此名闻遐迩。
建国后,麻帽生产起了很大变化,1953年成立了台州专区供销合作总社麻帽联合经营部,1956年成立了温州专区麻帽工艺专业联社。黄岩有基层供销麻帽合作社30个,编织艺人25.8万人,1957年麻帽产量达420万顶,麻编生产进入大发展阶段。黄岩麻编工艺品除传统麻帽外,主要为麻网袋,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65年,黄岩麻帽生产处于低谷。经反复实践,通过引进新样品、新原料、移植新工艺、挖掘民间工艺和当地资源,创新出一大批以地产原料为主的麻制工艺品,结束了以往黄岩草麻编织品种单一的被动局面,完成了黄岩麻编工艺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当时欧美及西方各国的服装正盛行牛仔裤,麻网袋与其相配,粗犷中见细腻,十分和谐,一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尤其是各种类型的网袋、盘垫、门帘、麻地毯、糖果盒、盆挂、靠垫在国际市场上极为畅销,成为我国草麻制品出口生产的重要基地。
历年来,麻帽工艺品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黄岩麻编主要分布在北城一带,如黄岩二轻工艺品有限公司、黄岩正平编织有限公司等。
2008年4月,黄岩麻编被列入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被列入市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区非遗中心供稿)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