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4版:休闲旅游
2015年05月27日

摘尽枇杷一树金

阅读量:535 本文字数:1766

——屿头第七届枇杷节侧记制图:吴玫晓 廖 望■本报记者 叶晨曦 实习生 邵雨亭 通讯员 王金熙 屠锦樱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对于黄岩西部的屿头来说,这是一个金色的五月,该乡上凤村满山的枇杷成熟了,黄的犹如一个个金子,挂满了枝头。5月23日,阴天,气温也让人觉得舒适,是个外出游玩的好日子。在这样美好的一天,屿头第七届枇杷节开幕了。

当日一早,因为怕堵车,我们早早地从黄岩出发往屿头而去,一路上车流量不断,不敢说十有八九,但是能估计十有六七是去赶枇杷节。山路两边也种着不少的枇杷,有的已经探出头,向我们招手。到达屿头乡乡政府附近,便已人来人往,车如流水。远远的,我们就能闻到一股枇杷的味道,虽未品尝,却仿佛能感觉到一股甜味。

主干道两侧,摆放了一篮又一篮满满的枇杷,是路口的“迎宾小姐”,也是我们的指路人。当地村民的叫卖声,让我们有一种赶集的感觉。这是枇杷的庆典,也是枇杷的集市,今天来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枇杷而来的。

沿着枇杷“铺成”的路走进村子,为了游客们的安全,前面禁止车辆通行。我们就下车,随着人流往里走。

不知走了多久,一阵喜庆的敲锣打鼓声传了过来。走近了,才看见一户人家门前,放着一顶大红花轿。花轿上,红幔翠盖,上画龙凤呈祥,大红的绣球垂挂下来,两侧的小窗帘上还有一个“ ”字。不远处还有彩礼,原来是有人要成亲了。

在旁边维持秩序的屿头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开幕式的活动之一——大型传统婚礼民俗体验活动。参与体验的,是他们挑选出来的一对伉俪,这对“新人”将化身“枇杷小伙”和“梨花姑娘”降临今天的开幕式,上演一幕“十里红妆”。

没一会儿,笙、唢呐、铜锣齐鸣,新娘和新郎双双走出屋子。新娘身穿凤冠霞帔,头顶红盖头,脚蹬绣花鞋,新郎则身穿喜服,前披大红绣球,他们出现的那一瞬间,惊呆了围观的游客们。打扮得像古代的媒婆一样的喜娘扶着新娘缓缓地走进花轿。在锣鼓、唢呐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旗锣伞扇在前面开道,参与迎亲的人员,也都穿着古装,和古代的迎亲没有什么区别,让人有种穿越了的错觉。迎亲队伍里,还有身穿清朝格格、阿哥服饰的“金童玉女”,惹人喜爱。

一路吹吹打打,游客们纷纷表示贺喜,新郎也抱拳向游客们致谢。迎亲队伍最后停在了枇杷园主舞台前,花轿抬上舞台,新娘下轿。两位小屿哥为新郎新娘呈上此次的吉祥果——枇杷。

小屿哥是谁?小屿哥是此次枇杷节的一对吉祥物,以白沙枇杷和大红袍枇杷为原型。这次的开幕式,也是小屿哥的见面会哦!可爱的两位小屿哥,在舞台上扭动着笨拙的身躯,和大家招手。

紧接着的是“乡村大擂台”大型互动表演,歌曲《漂洋过海来看你》、杂技表演《快乐厨师》、拉丁舞《美丽人生》……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赢得游客们的阵阵掌声。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那些大山里飞来“金凤凰”。这是屿头乡的12位来自云南、广西、贵州的外来媳妇表演的节目,她们穿上隆重的传统民族服装,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叹为观止的表演。除此之外,还有最强“枇杷牛人”的互动游戏。游戏中,两人组成一队,绑在一起,看谁力气大,吃的枇杷多。

走进枇杷园,里面有一个水池,水池前有个长廊,山中风景独好。眼前是满满的枇杷树,上面结着满满的金色的果子。沿着山间小路往山上走去,只见在我们观看开幕式节目的时候,已有不少的游客迫不及待,早早地躲进枇杷园,吃起了枇杷。有人摘一颗吃一颗,有人摘下许多,多得手拿不动了,就把雨伞打开,倒放着盛放,然后坐在树下潇洒地一个个慢慢吃。有人见矮枝上的被先前的人吃得差不多了,找不到好的了,便仗着自己身材灵活瘦小,爬上了树顶。

走到较高处,低头看去,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郁郁葱葱,一个紧挨着一个。而上面挂着的金色的果子,就像是夏日里的萤火虫,穿梭在绿丛中,像一场夜晚的梦。站在近处细看,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圆圆扁扁的,像一盏盏金色的灯笼。虽然此次枇杷节凭票进去后可以畅怀大吃的是大红袍,比不上白沙,但是它的味道依旧十分美味。剥开薄薄的皮,黄色的果肉流着水,让人流着口水。

“屿头枇杷节开展七届以来,今天的人数是最多的。”上凤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其告诉我们。今天天气好,又穿插了“十里红妆”等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的游客。上凤村共1500亩枇杷,其中枇杷园里就有六百多亩。“今年的枇杷长势也不错,本届枇杷节到本月31日结束。我们努力让游客们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