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人文永宁•公告
2017年08月24日

章育,不可忘却的黄岩近代名人

阅读量:3850 本文字数:2294

■章盛宗

章育像。

章育(1891~1954),原名宪杰,字俊才,号伯英,别号启明。黄岩院桥镇后宅村人,临湖章氏第二十九世裔孙。自幼丧父母而能自立,少年师从郑愈(字拱心)先生。勤奋好学,胸有抱负,无意功名,一生刻苦自学,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丰富的经验,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章育十八岁时,慷慨输资,在家乡创办启明小学,以启迪乡亲文明为己任。宣统二年(1910)县视学评定为全县小学成绩第一。他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在启明小学卓有成效且独立成规模时,于民国元年(1912)后,添设启明乙种农业学校,成绩卓著,民国三年,获教育部褒奖金质二等嘉祥章。民国七年(1918)呈准改为区立启明小学,民国十二年添设高级小学,成为完全小学,民国十七年县督学评定为全县小学成绩第一。

他教育之余,复研究农田水利工程不辍,办理泾清乡农会,著有成效,为地方造福。民国九年(1920),农商部颁给三等奖章。他因自己致力于水利事业,把校长职务传给长子哲褒担任。1920年,黄岩发生了特大水灾,目睹灾民流离失所、饥病交迫的惨状,他一面奔走筹款,一面计划兴修水利。次年春,赢得新任县令宾凤阳的重视,呈准省道批准,拨款万元,以工代赈,成立“西江水利工程局”,出任工程干事,动工疏浚河道。

原西江水道异常迂曲,必须裁弯取直。大部分地段要购地新开,涉及沿线业主的利益,阻力很大。他正直果断,毫不畏缩,很快凿成一条长1230余丈的永丰河,使民国十年(1921)9月15日的强台风暴雨造成的灾情有所减轻。永丰河竣工的次日,就着手开凿永济河,同时疏浚外东浦,继而开凿永利河、永顺河,至当年年底,一气凿成四条新河。

南官河为本县东南乡农田灌溉所系,又是航运枢纽,素称“浙东运河”,但年久未疏浚,河道淤塞。民国十一年(1922),由他主持重行疏浚,南浮桥至十里铺段增宽2丈,始复灌溉有赖,航行称便。举人张寅老先生以《里人开凿永丰河》为题作诗,纪其事云:“伯英去浚河,功多怨亦多。厥工完竣后,功著怨消磨。”

民国十四年(1925)冬,他当选为县清丈清理处董事。过去,税赋以田地多少为依据,从明万历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沿革演变而来,所以,清丈田亩很重要。他主持这项繁杂而必须细致的工作,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出色地完成了全县七十多万亩耕地的清丈工作。同时完整而准确地绘制了实测地图:山区标有等高线,所有城镇村落、河流、道路,一览无遗。九十年前能有如此准确详尽的地图,确为不易。由他辑修的《黄岩县清丈报告书》计十六章,于民国二十二年付印,后珍藏于县、省图书馆。

在章育为黄岩人民作的贡献中,以上这些事情与“三汇裁弯取直”“建造西江闸”“编纂县志”三件大事相比,只能算小菜一碟。

民国十六年,章育当选为县建设科长。他提议在西江口建西江闸,御潮蓄淡,以利灌溉,并于第二年夏,组织成立“西江水利委员会”,出任工程干事。经呈请省财政、建设两厅批准,自民国十九年起,每年按受益田亩每亩带征水利经费贰角,作为建闸基金,至工竣为止。“西江闸工程处”于1931年11月12日西江闸开工之日正式成立。

好事多磨,开工不久,闸基土坡受渗水之流洗,屡有坍陷,引起地方人士怀疑,亦谓基土松浮不能建闸。迷信风水谓此地适当龙口舌,地下无骨建闸后必遭倾覆者,社会上嚣声大起。因带征水利经费而心存反感的大业主,制造舆论,闹得满城风雨,甚至联名上书,要求立即停工,并追究工程师及主办人员赔偿损失。主任工程师胡步川据理剖陈事实,两次告书全县人民,详述测量经过以及操作规章,并提出善后处理办法。经省建设厅一再查核后,作出批复,明确指出:工程“并无违章之处,基坎崩坍,出于不测,亦所常见。赔偿一节,纯系误会。”在省建设厅及水利局的支持下,终于1933年6月20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典礼,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莅场致辞,宣告黄岩县第一座现代化新型涵闸的诞生。其间广袤数十里,碧水潆洄,交通称便,水旱无虞,浮言乃涣然冰释。民国二十四年8月竣工的温黄合作的温岭新金清闸,章育亦共谋筹划,力促其成。

民国二十二年3月就动工疏浚的南官河,自小南门至石曲唐桥,长二十余公里,连年分段整治。河底有岩层的抱印桥南至印山麓,采取手工开凿与爆炸并举办法,达到标准深度。桐屿街一带民房密集,另辟副河。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3月,整整十年才彻底完工。县内河:东官河、西官河;沿海干河:青龙浦、鲍浦、洪家场浦、三才泾、三塘河等,均于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一一完成疏浚。

永宁江的小澧汇与戴家汇,西江的雅林汇与山西汇,均甚为曲折,船舶航行费时上倍,每遇淫雨,山洪暴发,为“两汇”所阻,泻不能畅,泛滥成灾。当地老百姓给小澧汇起了个形象生动的俗名,谑称“狗肉汇”。我们都知道烧狗肉费时,如果不耐烦,绕小澧汇走一圈,狗肉刚好烧熟。这就是狗肉汇的由来。当时受旧观念所羁,迷信“风水”,屡次计划裁弯取直均遭部分村民反对。章育毫不畏缩,力排众议,并取得当时的县长徐用的大力支持。于民国三十一年1月至2月,凿直小澧汇,缩短水程2935米;同年,凿直戴家汇,缩短水程7500米。次年又开凿雅林汇,凿成新江长200米,缩短原水程十分之九;1944年复开凿山西汇,凿成新江长550米,缩短水程1500米。县长徐用亲自撰写碑记,至今耸立委羽山下西江汇江边。碑记曰:西江瓦林、山西两汇迂行不畅,积潦为灾。民国三十三年春,继澄江戴家、小澧两汇发动当地民夫凿而直之,藉利宣泄。县长徐用记。

此后,全县河道排泄通畅,旱涝无虞;船只往来不再迂回,航行称便;变江淤地为良田,增加耕地可观;迭请于省,拟以废江淤地拨充为水利基金,使河塘闸坝修管有资。一举而多得,功德千秋。

章育辑修的《黄岩县兴修水利报告书》上、下二册,计四章,翔实周至,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付印。现在县、省、南京图书馆均视为善本珍藏,水利部水利图片库,也珍藏相关资料。

  (未完待续)

(作者系章育之孙)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