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6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16年06月27日

陈叔亮

阅读量:2575    本文字数:1260

陈叔亮(1901-1991)

 

陈叔亮,原名陈寿颐,黄岩县保全乡上陈村人。

参加革命

1901年,陈叔亮出生于农民家庭。在保全小学读书时,曾受国文教师、老秀才王笠斋的启蒙和熏陶,爱上书画,从小立志要成为书画艺术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钱购买笔、墨、颜料,他就以廉价的土纸、包装纸、破碗底、土染料为工具和材料。夏夜溽暑难捱,蚊蝇成群,因买不起蚊香,陈叔亮只得汗流浃背地坐在厚厚的麻帐里临帖习字。他日夜勤奋苦练,长年不辍,十几岁便熟练“梅兰竹菊”,长于“二王”书体,为乡民书写春联,已有名气。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保全小学毕业后,便在保全小学当教师,但他对书画艺术的追求矢志不渝。

青年时代的陈叔亮目睹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深刻。1927年初,在国共合作形势下,北伐军胜利进入浙江。时任路桥石曲敦本小学教师的陈叔亮怀着对革命的向往,加入了国民党,任黄岩县路桥区党部委员,负责青年和妇女工作。他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宣传减租减息,反对土豪劣绅,组织农民夜校。不久,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人民仍处于黑暗统治之下,陈叔亮大失所望。后来,他受到同在国民党县党部任职的中共党员林泗斋的影响,认清了真正的革命道路。1928年2月,经林泗斋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林泗斋在领导农民减租斗争中被捕入狱,黄岩中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十分险恶的斗争环境下,陈叔亮离开了国民党黄岩县党部,转移到温岭泽国阮氏小学任教。1929年,他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他一面上学,一面在上海台州公学兼课,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1931年,他回到温岭县宗文中学任教。至1938年,他先后在黄岩新桥私立扶雅中学、临海私立晓村小学、东山中学执教,并曾在茅畲小学兼任教师。

在暂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陈叔亮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自觉地从事革命活动。“9·18”事变后,国难深重,他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以多才多艺的创造才能,组织“爱国剧社”,自编教材,向学生启发进步思想。他与进步教师组织创办《怒吼》三日刊,以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并配以漫画,向广大工农群众进行宣传。他还自费出版了“平型关大捷”等宣传画和抗日连环画小册子。每逢节假日,他带领师生散发抗日宣传品,并自编抗日小调,以打花鼓、莲花落、唱道情等形式进行街头宣传。此后,他以美术教师兼音乐老师的身份,收集全国的抗战歌曲在校里教唱,并辅导创作抗日木刻漫画。在海门东山中学执教期间,他组织了台州木刻会,会员有贺鸣声、方正中等,一面创作,一面收集外地作品,举办木刻漫画展览。在海门的码头、港口、城里设立名为“大家看”的小黑板报,将当日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消息画成图画,张贴宣传。在校内组织歌咏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组织抗日剧团,除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送郎上战场》等活报剧外,还演出了陈叔亮自己创作的《太阳旗下》《王逊》《戚继光》《骂汉奸》等戏剧。这些活动,有力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抨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

(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