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25年10月13日

“数字”与“枢纽”双轮驱动 走出联勤共治新路径

阅读量:315 本文字数:2896

■本报记者  张 芮

 

如何让基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更温暖?面对这一时代考题,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以一场“攥指成拳”的联勤共治实践,给出了黄岩答案。

在此机制下,公安干警从“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动各方的“枢纽”,统筹协调便民服务与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大数据让指令云端流转,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多部门的协同作战;群众则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共治力量在基层一线汇聚。这套“线下联勤工作站”与“线上联勤共治平台”深度融合的体系,正走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数字为驱动、以共治为目标的治理新路。

 

 

 

联勤工作站:筑牢一线“枢纽” 夯实平安根基

 

“真是太感谢联勤工作站了,没想到这么棘手的纠纷,这么快就帮我们彻底解决了!”假期刚过,新前街道智能模具小镇联勤工作站站长卢健星就收到了一面写有“人民好警察 联勤解民忧”的锦旗。

原来,不久前,模具小镇内一家企业因债务问题遭遇合作方强行扣押生产物资,企业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该企业负责人钟先生焦急万分,第一时间想到了身边的联勤工作站。

接到求助时,卢健星并未将其视为简单的治安警情处理。他迅速启动联勤响应机制,集结检察官、司法所律师、属地网格员及村干部等多方力量,共同前往现场。

调解现场,联勤机制的优势充分显现:民警负责稳定现场秩序,固定事实证据;检察官从法律监督角度阐明事件性质与潜在风险;司法所律师现场提供专业的债务纠纷化解方案;村干部和网格员则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从情理和乡邻关系入手进行沟通疏导。经过几轮耐心细致的联合调解,不仅货物扣押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更让钟先生意外的是,“在调解过程中,联勤团队还主动帮我们分析了内部管理上的漏洞,连财务流程和合同规范都给出了专业建议,这真是‘一站式’的服务!”

从“一事联调”到“一揽子解决”,钟先生的经历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制度与一支专业团队提供的坚实支撑。2021年9月,黄岩公安分局在智能模具小镇创新成立了联勤工作站,有着33年警龄的“老公安”卢健星受命担任站长。

“很多基层难题,单靠公安一家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成立这个工作站的初衷,就是为了彻底改变过去部门间推诿扯皮、流程冗长的局面。提高治理效率,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卢健星介绍,联勤工作站是黄岩公安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其核心运行机制就是“一家牵头、多家联勤联动”,“站长”通过整合资源、协同作战,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常见的“管理边界模糊、职责交叉、融合度不高”等顽疾。“比如群众反映小区里‘僵尸车’的问题,处理起来就需要公安查车辆信息和行政执法处理占道。现在,我们组成一个联合小组上门,一次就能把事情理清、办妥。”卢健星举例说,联合小组共同处理任务,不仅能够快速响应群众诉求,更能将问题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防范在基层,最终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智能模具小镇联勤工作站成立至今,卢健星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和极高的群众威望,热心组织、协调各方,至今已牵头处理了200余起各类纠纷与求助事件。“工作站是一个汇聚众智、解决难题的平台。在这里,我更像一个召集人,把专业的力量‘拢’到一起,让资源的能量翻倍。”卢健星谦逊地将自己的角色比作整合资源的“黏合剂”。

为确保这一机制高效运转,工作站突出党建引领,设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新前街道综治办主任柯荣光任书记,卢健星兼任副书记和站长。同时,为体现“党建引领、党政主抓、公安靠前、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理念,积极推动党员“红细胞”充实到网格中,构建起多元参与的共治格局。入驻力量不只有公安民警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更吸纳了网格员、村(社区)干部以及各类群防群治社会力量。在这里,所有入驻人员没有主次、主配之分,只有职能之别,人人都是治理主体。

这种“人人皆是主体”的理念,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参与者。“卢站长组织得力,整个流程专业高效,以后有这样的调解,我还会来参加。”一位曾参与调解的房屋评估员感慨道,复杂的拆迁纠纷往往涉及专业问题,他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专业特长,为当事双方提供公正的评估意见,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在黄岩,联勤共治的脉络已延伸至全域。不只在智能模具小镇,东城街道的小东门、黄岩吾悦广场等地均设立了联勤工作站,并配套建设了多个警务室与警务点,共同承载联勤共治功能。这套治理体系甚至覆盖至偏远的大寺基林场,那里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正守护着绿水青山。

 

联勤共治平台:打造“数字大脑” 提升治理效能

 

线下,一张由3个联勤工作站与多个警务室构成的物理网络已在黄岩铺设完成。但点多面广的现实,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如何快速通达?资源如何精准匹配?行动如何高效协同?打通这“经络”的,正是一个强大的“数字大脑”。

走进黄岩公安分局防控治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正是这台大脑无声运转的证明,它指挥着整个区域的联勤共治工作,让分散的节点凝聚成高效的合力。

“从站点发起任务,到系统自动接收并对事件进行精准识别、分类标签,再到任务全程在线流转、责任部门实时签收处置,整个过程都能在平台实时追踪、一目了然。”黄岩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林海胜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维护这套系统顺畅运行,并协调处理跨部门协同中遇到的流程堵点。

为彻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治理要素的融合贯通,联勤共治智能系统将原本分散在“基层治理四平台”、110接处警、信访投诉、矛调平台等8个系统的数据全面整合,通过时间、空间、人员、频度等多维分析,自动生成“一案一档一码”,以智能指令方式精准推送给牵头部门,实现“工作数据自动统计、网格要素一图展现”。“这个码是所有人的通用语言,参与者扫码知任务,监督者扫码看进度。这相当于为联勤共治工作装上了一套‘数字导航’,不仅路径清晰,而且全程可溯。”林海胜介绍。

有了科技的强力支撑,提升的不仅是效率,更是整个基层的治理能力。“过去处理一起复杂纠纷,打十几个电话协调是常事,现在通过系统平台,紧密了联勤共治团队的建设,落实了‘一人吹哨一片响应’的效能,效率提升至少50%。”作为平台的一线使用者,卢健星深有感触。

除了高效处置已发生的问题,平台更具备精准预警的前瞻能力。今年4月,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模具企业员工存在债务纠纷风险,自动标记为“黄色预警”,并联动工会、司法所等部门提前介入,最终将矛盾化解于未然。“我们不仅要解决‘已发生’,更要预防‘可能发生’。”黄岩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林晓鹏介绍,平台已建立12类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从矛盾纠纷到安全隐患的全方位扫描。

为确保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平台还设置了“晾晒台”功能,各部门处置进度实时公开,以透明化机制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据统计,自平台运行以来,多部门协同处置效率提升60%,重复报警率下降21%,群众满意度98.7%,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了联勤共治模式的卓越成效。

以数字引擎驱动流程再造,以联勤共治凝聚各方合力,黄岩公安分局的探索,成功地将治理的“千条线”精准编织入基层的“一张网”。不仅盘活了基层治理的“整盘棋”,也让平安与和谐真正扎根于每一处街巷。随着联勤共治智能系统在台州全市范围的推广,这一治理新模式正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为现代警务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黄岩智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