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苦中寻乐
■黄岩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7)班 郑羽彤
一杯清茶,初入口总带着化不开的苦涩,苦得人直皱眉头,连连摆手不肯再尝,但当再在嘴里砸摸几下,便能品出苦味中的甘甜。有时候,当你认为生活中的打击已经够苦之时,往往仔细回味,就找到了蕴藏其中的“甜”。
升入初中,我便拥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数学。每次考试,望着试卷上如乱麻般排列的数据和图像,我总一筹莫展。只好在出成绩后低头藏起鲜红的分数,独自咽下苦涩的泪水。我也并非没有尝试去做额外的练习,但看着十道错九道的习题,我还是放弃了。学数学,好苦。我的学习生活仿佛一剂中药,带着苦涩与辛辣,权当给病入膏肓的人吊着最后一口气,好掩盖他已无药可医的事实。
某日的晚自习,我又是对着数学题目发呆出神,期待着或许周公能在梦里赐予我答案。“啪”地一声,铅笔断在手中。我烦躁地抓抓脑袋,算了,不写了,看着也烦。我抓起试卷一把塞回桌肚,从书包里掏出一本《苏东坡传》,闲着也是闲着,看书好了。
打开略泛黄的书,我便沉浸在东坡居士的传奇人生当中。少时随父进京赴试,后来入朝为官,职位不算太低,但因政治纷争,苏轼一路被贬,生活一落千丈。他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就任,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于左迁之苦中寻得那一份乐趣。“净洗珰,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是他在研制后来闻名天下的东坡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在竹林间游玩的恣意畅快。后来他去了更为偏僻荒凉的地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品鉴鲜美荔枝的愉悦。苏轼以他豁达开朗的心态,去寻找苦闷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那么,我是否也该尝试这样呢?
合上书,我再次找出试卷。写这些卷子虽然很苦,但是从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推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证,似乎也没有那么枯燥无聊。前几天另辟蹊径,成功绕出来的那道难题,想想自己解答的过程好像也充满了乐趣,和同学争辩该选哪个选项,打赌辅助线的添法,以及猜测谁的排名会更高。这些,不都是学习生活中的“乐”吗?想到这里,回头再看几何题,它们也不再是令我畏惧的洪水猛兽了。我体味着解答题目的快乐,学数学,也很快乐。
生活不是非苦即甜,看似艰辛,充满了“痛苦”的事,其实再次回味,也是蕴含着那份“甜”的。放宽心态,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再苦的困境都能变甜,变得充满乐趣。
(指导老师:沈能静)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