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桥人大: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 林 雪 通讯员 李金焰
近年来,高桥街道的各级人大代表化身“民意直通车”,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微实事项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脚下沾泥”的履职实效诠释“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
今年1月初,有市民在人大“回音必”平台给区人大代表金海波留言,希望修复杏林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临时村道。
经人大代表了解情况,原来这条村道是杏林村通往南北走向岙院线的主要通道,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新修的该处村道上下坡坡底与平面存在高度差,车辆通过经常容易刮蹭底盘,道路的交通指示路桩设置不合理,导致车道只能单向通行,上下班高峰期很容易造成拥堵。
高桥人大迅速行动,现场调研,修复工作迅速展开,上下坡路段得到了全面修复,交通标识标牌也被重新设置。如今,该处路段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反应该路段交通问题的群众已给出了五星好评。
在杏林村临时村道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不久的选民接待日上,另一位群众向代表联络站反映了新的问题:“我的车又被朱家桥刮碰到了,这座桥需要维修。”
当了解这一情况后,街道工委迅速行动,组织代表进行现场勘察。在了解到永丰河绿道杏林村段朱家桥存在的问题后,人大高桥街道工委迅速采取行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以确保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一举措得到了选民的广泛赞誉,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代表联络站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精准办好了民生实事。
在2月底,桥梁的修复工作正式启动,并在3月圆满完成。在整个修复过程中,街道工委多次组织人大代表、选民代表以及街道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修复现场进行视察和监督,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且保质完成。
“这真的是人大代表们为村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这座绿道桥梁的修复,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便利条件,更搭建起了选民与代表之间沟通的桥梁。”杏林村的村民们看着眼前修葺一新的桥梁,纷纷表达由衷的喜悦。他们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人大代表们对民生实事的关注与努力。
人大代表们不仅在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市工业园区的治理中也同样展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挑战。今年,有不少企业、群众向代表反映下浦郑工业园区周边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质量。
区人大代表来到下浦郑工业园区,实地查看园区周边环境,并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工业园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存在问题的汇报,随后围绕工业园区下一步整治行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区人大代表建议,要设置临时疏导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摊位规范化,解决周边乱象,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助力园区经济发展。
在区人大代表的督查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高桥中队的整治下,目前,下浦郑工业园区有效遏制了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问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桥人大在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线上留言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能够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还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