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节选)
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来,黄岩历经了蓬勃发展——多方制约——克难而上三个阶段,传统农业、工艺品、医药化工、模具加工等本地特色产业在这三十多年先后成为黄岩经济版图中的支撑产业。然而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脚步来之匆匆,或许今朝看似红火的产业明日就会有更强劲的替代产业出现,黄岩今日的发展之所以步履沉重,不乏“吃老底”因素的存在,几项支柱产业或多或少面临着成本高、集约低、竞争弱的局面。对此,我们先后前往环长潭湖中西部几个乡镇进行调研,并形成此文,就如何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探讨。
一、现状与问题
黄岩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西部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以及衍生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等)发展成了西部扶贫结合当地实际最好的一项载体。这些年发展虽成绩斐然,但大多成绩是建立在细小而多项的投入上,大量微观的工作难以取得宏观的成果。另一方面,“短期行为心理”这个包袱一日不除,对黄岩现代农业发展的隐患便一日存在。越来越多农产品难卖、贱卖的消息充斥耳边,其原因、对策大家都明白。但真要着手解决了,便发觉难度愈发地大:缺钱、缺人、缺政策、缺精力……总之,似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黄岩主要还是立足于制造加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各方面推进发展资源主要还是汇聚到推进制造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的工作中。如果此刻调整产业发展重心,必然面临着孰先孰后的分配矛盾。
因此,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建议宜作长期规划,全面制定、严格规划,且起步要早,起步之后须注重规划的长期性和严肃性,避免过多无谓调整。
整体思路:针对黄岩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前景,我们就推进全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建议:1.首先是规划论证阶段,花一到两年时间制订出行之有效的黄岩现代农业中长期规划。在制订规划过程中,建立起黄岩本地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型智囊群体,涵盖技术、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精英人才。2.在实践阶段建立起区一级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可以是一个产业集团的形式,集中资金、品牌、物流、市场、人才储备等各方面条件,对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3.成熟阶段,基本在10至20年内,形成成熟的现代农业综合产销体系,依托综合体的集约管理效应,带动中西部三产发展,远播黄岩特色农产品声望,发展成熟观光农业、礼品农业、科技农业等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品种。
解析:“短期行为心理”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建议在区级决策层面决定产业重心调整后,必须要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长期性、可持续性。
正因如此,建立起一支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型智囊团队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有利于完善发展规划,又能够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发掘、提升智囊团队素质能力,是一个双向提升的过程。
根据目前黄岩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智囊团队应重点着眼于解决劳动力回归、物流仓储配套体系建设等前期基础规划,待进入中期实践阶段前后,陆续补充市场营销、整体品牌体系建设、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
(调研组成员:洪远涵、陈根林、余园园、陈 江、黄翠君、姜荣伟)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