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佛教纹饰“卍”
■符希文左旋字符的大藏经封面。右旋字符的黄岩广化寺大雄宝殿椽头。右左旋结合的黄岩广化寺围墙窗饰。胸前凸显左旋“卍”字符的佛像。
走进寺院,觐见佛祖,稍加注意,“卍”字胸标呈现眼前。其书写有左旋“卍”(即逆时针)字,也有右旋“卐”(即顺时针)字,两者并用。
“卍”字纹饰出现的年代至少可以上溯至公元前一二世纪,或者更早,因此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纹饰之一。“卍”字在古时是纹饰文字,应用在寺碑、墓志铭、瓦当器物、服饰等上面。
“卍”字纹饰最早在佛教中使用的是古印度国,在印度,谓此形为梵天之吉相,凡画尊像必画此形,於此为郭内画形体之法。此乃是火炎上之形(即 形),梵天之法,以火为最大清净,最大吉祥,因而创此相也。
在我国,“卍”字形应用在佛教中最早的,据文字记载是唐朝武后。唐《慧苑音義》:“‘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公元 693,已为武后年)权制此文,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辞源》 “卍”字注释:“‘卍’梵文,本不是文字,是佛教如来胸前的符号,意思是吉祥幸福”。《华严经》六五(八十卷本)入法品“胸标‘卍’字,七处平满”。自武后权制此文,於公元695年至699年,亲受众多大德法师,历经五年重译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卍”字应用在佛经中,武后为何重译八十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据《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制(武后)》曰:“……缅惟奥義、译在晋朝,时喻六代,年将四百,然圆一部之典才获三万余言,唯啟半珠,未窥全宝,朕闻其梵本,先在于阗国中,遣使奉迎,近方至此,既覩百千之妙颂,乃披十方之正文,粤以证圣元年,岁次乙未……於大编空寺,亲受笔削,敬译斯经……以圣历二年……缮写毕功。”武后十分重视佛教,权制“卍”字,亲自授权重译佛经。“卍”字直接在我国佛教中使用的,诸如:《绘图三门街全传》描写走进寺院:“穿过角门一条鹅卵石,叠成‘卍’字回纹的曲径,两旁皆列着‘卍’字红栏”。寺碑、瓦当、墓志铭、窗棂、器物等等“卍”字纹饰,在寺院中广泛使用,然其形都是左旋“卍”形。
为何出现右旋“卐”字在佛教中使用,《佛学大字典》称“卐”字注释可找到根源,其作者江西无锡人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他对右旋“卐”形认为“然其形右旋则为‘卐’,如礼敬佛,右绕三匝,佛眉间白毫右旋婉转,总以右旋为吉祥,古来有作‘卍’者,误也。高丽本之藏经,即《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慧琳音義廿一之华严音義云:“周长寿二年,主上此文著於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然华严音义无此文,且其说为非。
《法苑秋实》中有一篇题为《佛像的“卐”和纳粹的“卐”》,其文曰:“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这是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不过佛家‘卐’与纳粹党徽‘卐’的显著区别是:佛教采用金色,纳粹党则用黑色。”此说笔者认为牵强附会。
《佛学大字典》作者以“主上无有权制之‘卍’及右绕佛三匝否认左旋‘卍’形,是古来之误也。”而定论左旋为准。《法苑秋实》作者却以右旋为吉祥,以颜色为区别,认为佛教的“卐”字应以右旋为准。
我认为古来所传在佛教中使用的左旋“卍”形纹饰,不会有误,理由有四。
其一:是帝皇权制,佛陀当年制定了这样一个原则“佛法不违国法”,自公元695年—699年,武后亲受众多大德法师,历经五年译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其经文曰:“胸标‘卍’字,七处平满”。然其形为左旋。而武后权制此文是在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比译书早二年。先造字,后用之,极其符合情理。
其二:凡佛陀所传之经文,绝不可改动一字,况印刷经文,校对严谨,经文中的左旋字,不会有误。
其三:在古印度、希腊、波斯、罗马、埃及、北欧、中国等地,均曾见到饰于形形色色制品上的“卍”形纹饰,然其形都是左旋的。
其四:佛教“卍”形同纳粹党党徽“卐”形区别不在于颜色,在于左旋与右旋。当下,在佛教中使用“卍”形纹饰,其颜色色彩缤纷,有红、黄、兰、绿、白等等,然其形左旋颇多。
我认为在清之前特别是在《佛学大字典》未出版之前(1922年出版),少有右旋“卐”字形在佛教中使用,当下,佛教中刊物、杂志、挂历、佛像胸标、印章、其它纹饰,其形也以左旋为多,故以为左旋为宜,但也不排除结合使用,像如今黄岩广化寺的围墙窗饰,就是结合使用“卍”或“卐”字纹饰的物例之一。
以上浅释当否?还请行家教正。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