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0年0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4版:读书时间
2010年03月30日

解密“东亚病夫”的由来

阅读量:7804 本文字数:630

《日本行,中国更行》——

清朝末年,吸鸦片者吞云吐雾,麻秆身体,面黄肌瘦,像小脚女人弱不禁风,一步三晃。国民其心渐弛,其气渐柔,其骨渐软,其力渐弱。扭曲的外观,羸弱的体质,低下的精神,屈辱的心理,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窘境。而后来取代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和输出国的日本却几乎无人吸食。

甲午战争中国败给日本后,思想家严复译《天演论》,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理论剖析中国。他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这是中国第一次被当作“病夫”。他主张“鼓民力”,对症下药治疗。遗憾的是,连严复也因吸食鸦片患病而死。

1896年,英国《伦敦学校岁报》评价甲午战争一文被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译发:“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此评论不可谓不深刻入骨。

清末,江苏人曾朴用“东亚病夫”笔名写小说《孽海花》,表明自己身体欠佳,为“病夫国之病夫”,并以此躲避政治迫害。由此,“东亚病夫”一词正式出现并穿越时空至今。

最初的“病夫”、“东亚病夫”,不仅指中国人体质弱、体育落后,还有麻木不仁、兵败国衰之意,是一针见血地剖析和确诊,并激励鞭策中华民族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如是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鲁迅、陈独秀等也多次称中国为“病国”、“病夫”。

本文摘自《日本行,中国更行》。

(来源:据新华社 作者:陈 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